本文作者:nihdff

鹦鹉鱼常见病,鹦鹉鱼常见病及症状图片

nihdff 08-22 62
鹦鹉鱼常见病,鹦鹉鱼常见病及症状图片摘要: 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鹦鹉鱼常见病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鹦鹉鱼常见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红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表现?冷水鹦鹉鱼的常见...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鹦鹉常见病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鹦鹉鱼常见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红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表现?
  2. 冷水鹦鹉鱼的常见病?
  3. 鹦鹉鱼身上长白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红鹦鹉鱼常见病有哪些表现

红鹦鹉鱼的常见病是白点病,也就是白毛病,直径约0.8mm,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

水温18-23℃的情况下,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,吸食鱼体组织营养,并***鱼体分泌大量粘液,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,遍布鱼全身。热带鱼患此病时,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,鱼儿显得精神呆滞、漂浮于水面,很少活动。或者常在水草、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。严重时,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、停止摄食、肌体消瘦、呼吸困难直至死亡,病程一般约为5~10天。因小瓜虫不耐高温,一般25℃以上就会停止发育,当水温升至28~30℃时,就会自然死亡。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,治疗并不太麻烦。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~30℃左右,一星期以后,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。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,效果会更好。用药物治疗时,可在鱼缸中用0.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。对病重的鱼,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.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-3小时。当病鱼症状消失后,要及时更换新水,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。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℃以上的水温,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,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。白点病的症状:在患病初期,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,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。病鱼体表、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。病鱼消瘦,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,很少活动。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,粘液增多,体色暗淡无光。白点病的发生环境:有明显的季节性,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,15—23℃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。白点病的治疗方法: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。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,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,加速其生长速度,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。治疗药物:1。也可用5%盐水浸泡数天;2。或用百万分之二(2ppm)的甲基蓝溶液,每天浸泡6小时;3。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(0.05ppm)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(25ppm)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,疗效较好;4。或用28~30℃的百万分之二(2ppm)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~5天;5。或用百万分之二(2ppm)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;6。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(50~70ppm)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~15分钟,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,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。

鹦鹉鱼常见病,鹦鹉鱼常见病及症状图片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冷水鹦鹉鱼的常见病?

白点病,黑斑病,头洞病等等。

白点病

其中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,发病率和死亡率高,症状为胸鳍、背鳍、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,病鱼虽照常觅食,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,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。

鹦鹉鱼常见病,鹦鹉鱼常见病及症状图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鹦鹉鱼身上长白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

你的鹦鹉鱼是得了白点病。

由于昼夜的温差大,

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白点病。

鹦鹉鱼常见病,鹦鹉鱼常见病及症状图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,热带鱼得此病后,

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白点,然后长满全身,后期体表粘液增多,白点成白色囊肿泡状,

似覆有一层白膜。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,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,

若不及时治疗,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。

白点病比较好治,只要把水温提升到32度,再用1%

盐水浸泡就可以了。还可以去买专门治白点病的药,如白点净,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鹦鹉鱼常见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鹦鹉鱼常见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b-very.com/post/5128.html发布于 08-22

阅读
分享